欢迎来到医药卫生人才网!

新闻动态

新闻中心

NEWS

《关于加快中医药特色发展的若干措施》政策解读

  近日,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快中医药特色发展的若干措施》(甘政办发〔2021〕62号,现就有关内容解读如下:

  一、政策背景

  2019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为对党中央、国务院中医药工作决策部署再贯彻再落实,对《意见》各项政策再部署再细化,2021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快中医药特色发展若干政策措施》,加快健全符合中医药规律特点的政策体系,加快推动解决中医药发展实践中面临的突出问题,加快中医药有特色、高质量地发展,更好实现中医药传承创新。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中医药工作,2020年5月,省委省政府印发了《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若干措施》,省政府召开全省中医药大会,对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意见》进行了全面安排部署。为更进一步推动我省中医药特色发展、内涵发展、转型发展、融合发展,充分发挥中医药防病治病的优势和作用,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中医药特色发展若干政策措施》和省委省政府《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若干措施》,按照省政府工作部署,省卫生健康委牵头起草了《关于加快中医药特色发展的若干措施》(以下简称《若干措施》),2021年7月12日,经十三届省政府第136次常务会审议通过,已于近日发布实施。

  二、出台目的

  当前,我省中医药事业发展仍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中医药服务体系有待完善、高质量供给不够、人才总量不足、高层次人才短缺、创新体系不健全、发展特色不突出等。《若干措施》坚持以问题为导向,针对当前我省中医药发展薄弱环节,聚焦破解中医药发展面临的问题,对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中医药工作出台的各项政策再细化、再具体化,提出实施加快中医药特色发展的中医优势专科建设工程、中医药名方开发工程、中医医疗机构体系完善工程、中西医结合发展工程、中医药发展技术支持工程、中医药特色人才培养工程、中医药文化传播工程、民族医药发展工程、中医药环境优化工程的“九大工程”。

  三、政策内涵

  一是发挥中医特色优势。我省陇中正骨学术流派、郑氏针灸学术流派、针刀专科、脾胃病科等专科具有一定知名度,《若干措施》提出建设中医优势专科和省级区域中医(专科)医疗中心,到2025年,打造20个在全国有影响力的中医优势专科;遴选中医康复、肛肠、妇儿、皮肤、推拿以及风湿病、肾病、肿瘤、心血管病等专科专病,建设30个省级中医优势专科,重点建设10个省级区域中医(专科)医疗中心,并筛选10个中医治疗优势病种、45项中医适宜技术和30个疗效独特的中药品种并向社会发布。

  二是开发中医经典名方。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制定的《古代经典名方目录(第一批)》有100个经典名方,我省有200多名省级以上名中医,他们在长期临床实践中总结了许多疗效好、群众认可的较为固定的处方,我省计划组织中医机构5年开发20个左右经典名方为院内制剂,每年从名中医经验方中筛选4个左右疗效肯定的固定处方进行院内制剂开发,实行优化程序,提高处方使用效率。

  三是完善中医医疗机构体系。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局印发的《“十四五”优质高效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方案》中提出将中医医院统筹纳入国家医学中心、区域医疗中心等重大建设项目,中央预算内投资重点支持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中心、国家中医疫病防治基地、中西医协同“旗舰”医院、中医特色重点医院和名医堂建设。《若干措施》中提出积极争取中医(含中西医结合)方向的国家医学中心和区域医疗中心在甘肃布点,依托高水平中医医院建设国家中医疫病防治基地,依托市级中医类医院,建设3个左右中医特色重点中医医院,依托中医药特色突出、中医药服务能力强、优势明显的中医医疗机构建立一批名医堂执业平台,打造一批名医团队运营的精品中医机构,到2022年,基本实现省、市、县中医医疗机构全覆盖。

  四是推进中西医结合。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救治中,探索形成了中西医结合、中西药并用的有效防治模式,为更大范围推进中西医结合积累了有益经验。《若干措施》从完善中西医结合医疗模式、建立健全中西医协同疫病防治机制、完善西医学习中医制度、提高中西医结合临床研究水平方面做出具体安排,提出到2025年,打造1—2个中西医协同“旗舰”医院和一批“旗舰”科室、“旗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2021级起,将中医药课程列为本科临床医学类专业必修课和毕业实习内容,增加课程学时。争取国家西医学习中医重大专项,用10—15年时间,培养一批高层次中西医结合人才和能够提供中西医结合服务的全科医生。

  五是强化中医药发展技术支持。当前,中医药产学研医政联合攻关体系仍然存在一些短板弱项,难以适应新的形势需要。《若干措施》明确鼓励支持医院、高等学校与企业、研究开发机构及其他组织联合建立创新联盟,利用中医药研究开发平台、技术转移机构等,共同开展中医药研究开发和成果转化。以中医临床需求为导向,加快推进重大科技项目成果转化,建设2—3家承担中医药技术评估工作的第三方中医药研究平台。

  六是加大中医药特色人才培养。中医药人才是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基础和保障,也是中医药传承创新的重要战略资源,我省中医药人才总量不足,高层次、高技能人才尤为缺乏,《若干措施》提出提高中医药教育整体水平、创新中医药人才培养模式、加强中医药企业技能人才培养力度、健全中医药人才评价和激励机制,到2025年中医(全科医学领域)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达到400人/年,力争建设3门左右国家级和20门左右省级中医药一流本科课程。开展多层次中医药师承教育,遴选500名左右中医药指导老师,培养1000名左右继承人。推进省级名中医学术经验传承,5年内建设50个左右甘肃省名中医传承工作室。开展中医药企业职业技能提升行动,提升中医药行业从业人员综合素质和职业技能水平。用5—10年时间,力争获评2名国医大师和10名左右全国名中医,培育10名左右岐黄学者、80名左右中医药优秀人才、2000名左右中医药骨干人才。

  七是推动中医药文化传播。我省是中医药的重要发祥地,中医药文化底蕴深厚、资源丰富。《若干措施》提出系统挖掘和传承我省人文始祖伏羲、医祖岐伯、针灸鼻祖皇甫谧、敦煌医学、武威汉代医简等中医药文化精华,推动中医药开放发展,增进中医药国际交流与合作,发挥国家中医药产业发展综合试验区平台优势,持续举办好中国(甘肃)中医药产业博览会“国字号”品牌节会。

  八是大力发展民族医药。我省藏医药、蒙医药等少数民族医药为维护少数民族群众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若干措施》提出加强民族医医疗机构建设,鼓励社会力量举办民族医医院和诊所,到2025年,甘南州建成1个区域藏医医疗中心,建成10个左右省级以上民族医药特色优势专科,建成5个左右名老民族医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室。建设民族药材规范化种植基地,大力发展现代民族医药产业,提高民族医药及相关产品研发能力,发展民族医药养生保健体验旅游。

  九是优化中医药发展环境。中医药素有“简、便、验、廉”的特色优势并得到群众喜爱,但受历史欠账等因素影响,对中医药的投入相比于西医药还有较大差距,一些传统中医药项目的定价收费和医保报销标准制定后长期未作合理调整,与中医药的临床价值和技术劳务价值不匹配。中医药法制化建设水平、知识产权保护、组织领导方面还有待加强,《政策措施》明确提出优化中医药发展环境,这是促进中医药长期稳定健康发展的重要一环。各级政府落实对公立中医医院的政府投入政策,拓宽融资渠道,吸引社会资本聚集投向中医药产业领域。鼓励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依法合规加大对中医药领域中小企业银行贷款的担保力度,降低担保费率。鼓励街道社区为提供家庭医生服务的中医诊所无偿提供诊疗场所。稳妥有序推动医疗服务价格改革,建立突出中医特色的医疗服务价格体系。探索建立适当提高中医药服务报销比例的政策措施。提高中医药法治化水平,加大中医药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加强对中医药工作的组织领导,各级政府认真组织实施促进中医药特色发展的重点工程,各有关部门各司其职,扎实推动各项工作落实,提高中医药疗效和防病治病能力,促进中医药事业和产业融合高质量发展。